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航空航天医药》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06275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结果
http://www.100md.com 《航空航天医药》 1999年第3期
     作者:观察陶 源 张骜坤 卜秀荣 郭春艳

    单位:哈尔滨242医院眼科150066

    关键词:

    航空航天医药990324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外眼病,病因尚不清楚,常规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0%~30%。我院眼科自1995年开始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毒素C(MMC),术后效果良好,随诊复发率为3%。现将其方法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993年~97年的胬肉手术患者54例,117眼,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将其分为两组,A组:1993~1995年23例55眼,术中未擦拭MMC;B组:95~97年31人62眼,术中擦拭MMC。以上病人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对此均无显著差异。以上各眼均为鼻侧发病,爬入角膜均>2mm,伴结膜充血占55~60%,其中B组包括16眼复发眼,5眼复发二次以上。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1%Dicaine表麻和2%Lidocaine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巩膜暴露4~5mm,巩膜线表的新生血管行烧灼止血,分离并切除结膜下肥厚的筋膜组织。B组手术毕时,将MMC稀释为浓度0.2mg/ml_0.4mg/ml溶液,并将其浸润于干棉片上,置于结膜下及巩膜裸区上2~4分钟后取出,用平衡盐水200ml冲洗干净。注意棉片勿与角膜接触。MMC浓度及放置时间根据胬肉大小、充血程度来决定,且二者呈正比关系。术后润舒眼药水点眼,1次/2小时;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1次/四小时。停药指征为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完整。

    随访观察 术后一周内每日换药,以后分别于15天、30天复查,然后每1~2月复查1次,均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与刺激症状及胬肉复发情况。随诊时间最长为22个月,平均7.4个月。复发标准为结膜再次增生爬入角膜1mm。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本组病例,A组23例55眼,B组31例62眼,经随访胬肉复发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B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表1 A、B两组复发率比较

    眼 数

    复发(眼)

    复发率(%)

    A组

    55

    15

    27

    B组

    62

    2
, http://www.100md.com
    3

    P<0.05

    2.2 术后并发症 ①两组均可见结膜炎:A组2例4眼,B组3例3眼。②点状角膜上皮病变:B组1例1眼。③结膜息肉:A组2例2眼。

    3 讨论

    3.1 翼状胬肉是在睑裂部出现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向角膜呈五角形侵入,形似翼状而得名。病因尚不清楚,治疗为手术切除,术后易复发,术后复发率在24~89%不等[1],复发原因为纤维组织增殖,瘢痕学说等[2]

    3.2 丝裂霉素C是由头状链霉菌中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其作用机理是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复制,对增殖各期中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可有效抑制纤维细胞增殖[3]。因此术中用MMC擦拭可有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 百拇医药
    3.3 周华等1998年报道术后用0.2mg/mlMMC局部滴眼治疗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0。术后点眼用MMC,一旦合并感染较易发生角膜溃疡;浓度过小,无抑制复发作用。术中使用MMC棉片擦拭可控制其确切浓度,防止其过大影响角膜上皮再生;术中应用MMC只是巩膜裸区及结膜下局部应用,且及时冲洗,故其组织毒性明显降低。B组病例未见到明显角膜上皮再生障碍。本文手术方法较术中行结膜瓣转移修补、术后MMC点眼等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宜行。

    3.4 预防丝裂霉素毒副作用主要措施:①MMC浓度及作用时间严格个体化;②MMC棉片接触面尽量避免与角膜创面接触;③术中充分冲洗。

    总之,MMC在翼状胬肉术中应用对抑制纤维增生,胬肉切除术后复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法。

    参考文献

    1 Jaros PA,Deluise VP.Saw Ophthalmol 1988,33:41.

    2 Pinkertou OD AmJ Opthalmol 1984,98:225.

    3 Palmer SS Ophthalmology 1991,98:31.

    1999年1月26日收稿, 百拇医药